通讯员 宏祥 扬州发布记者 云飞
“婚丧嫁娶要节俭,人情消费量力行……”前不久,邗江区移风易俗进镇村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巡演活动在方巷镇沿湖村启动,这场以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切入点的文明实践文艺演出,通过以清曲、快板、小品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赢得满堂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邗江区文明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创新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邗江大地广袤的田野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邗江群众幸福的笑脸上。
破陈规、除陋习,让文明新风“接地气”“入人心”
“治风”工作,最难的是白喜事的移风易俗。从大操大办到白事简办,邗江最大拆迁安置小区的“蝶变”折射的是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里。
蒋王社区,邗江区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由8个安置小区组成,常住人口1.2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938人。2012年拆迁安置后,农村的很多习俗依然保留着。
“过去蒋王社区谁家有‘白事’,丧事主家搭灵棚、设祭场,雇鼓手、披麻戴孝,大操大办,一场丧事花费动辄两三万元,甚至六七万元,并由此形成攀比之风。”蒋王社区汤铭表示,为狠刹村里的滥办酒席风,社区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婚事一天办清”“治丧不超过3天”等内容一一写入了“村规民约”,并成立了“白管家”理事会,制定了激励措施,白事简办可领奖励。“白管家”理事会还发起了文明丧葬《倡议书》,大力宣传旧的丧事习俗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和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家庭。社区两委全体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并联合社区干部职工以及志愿者,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向群众耐心地讲解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内容,并将“治风”工作与村里面的福利补贴挂上了钩。
“吹鼓手四人以内,放哀乐,符合要求的奖励;提倡不唱戏,符合要求的奖励;由殡仪馆工作人员抬重送葬,符合要求的奖励......”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大操大办没了,居住环境好了,老百姓的负担轻了。汤铭介绍,自2018年10月1日出台奖励办法四年多来,蒋王社区仅汇德苑就累计有40多户进行了白事简办,节约非必要开支六十多万元。
“注重丧事简办要跟做好厚养工作相结合,把群众的关注点从大操大办转移到孝老爱亲上。”邗江区文明办主任赵宏祥告诉记者,邗江区文明办以春节、重阳节等为契机,精心组织“孝要让您看见”“阖家团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去年6月,邗江区召开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出台了“邗江区移风易俗16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村指导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如今,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小积分、大文明,让基层治理“聚合力”、出实效
“家前屋后干净整洁每月可获20积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无乱搭乱建可获50积分,被评为“美丽庭院”可获200积分,照顾长期卧床或者孤残老人可获200积分……” 在槐泗镇团结村“文明满家”积分兑换站,一张积分兑换表上赫然显示,村民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行为都可以换得积分。
什么是“文明积分”?“文明积分”能干点啥?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份以来,槐泗镇开展“文明满家”活动,用“小积分”带来乡村治理大提升。
“我们为每位村民量身定制的‘积分存折’,存折里清晰标注了每名志愿者的文明活动内容、参加时长等,并依据标准折算成积分。通过文明积分兑可以到我们‘满满加油站’兑换洗衣液、酱油等生活用品。”团结村党总支书记蒋辉告诉记者,“积分制”管理模式推行效果显而易见——村民之间“赚积分”“比积分”热情高涨,互帮互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如今,每天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村民多了,关心身边弱势群体的人多了,参与和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志愿者多了。
“别小看积分,在基层治理中这就犹如一条鲇鱼,让一池鱼活了起来。”蒋辉说,在“积分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团结村把最应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列入积分项目,鼓励村民人人参与。团结村还聚合村民志愿者力量,打造了“文明益团结”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意识服务、助学支教、卫生环保等公益服务。
“以党建引领立题、以社会治理破题、以乡风文明解题,充分团结广大群众、凝聚社会力量。”槐泗镇党委书记黄莹介绍,槐泗镇将以“文明满家”项目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实现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齐提升。
眼下,槐泗镇“文明满家”项目依托“网格化+微治理+文明积分”模式,积极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让广大居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一场美丽乡村和文明生活方式的精彩蝶变,正悄然上演。
育新风、换新颜,让乡村振兴既“塑性”、更“铸魂”
文明浸润乡土,乡村振兴才能更好舒展精神之翼。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才能更多注入文明力量。在邗江,各个村、社区通过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培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杨庙镇赵庄村村规民约手册上,包含了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有礼、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和谐友爱等行为准则,也纳入了规范村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讲文明,树新风,懂礼貌,礼让谦……”杨庙镇花瓶村党员徐慧娟牵头编写的村规民约“三字歌”,倡导村民勤读书、勤创业、讲文明、护生态,如今在村内传唱开来,唱出了文明新风尚。“自己定的村规民约,自己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杨庙镇花瓶村村民俞坤这样说。截至目前,邗江区144个村(社区)均实现村规民约修订全覆盖。
除了制度机制的强化约束,这样的创新宣传方式引领百姓对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西湖街道金槐村文明墙上,贴的不是“优美的村容村貌”,而是一组“脏乱差”图。文明墙上之所以贴出“脏乱差”,就是要以不怕丢丑的精神,形成共建共享的氛围。果然变化悄然发生,百姓自发行动,整治自家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既是亮出‘脏乱差’,也是亮剑‘脏乱差’。”金槐村党委副书记李明科表示,此次把问题亮出来,就是要推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今天的‘道德讲堂’让我又一次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让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前不久,维扬经济开发区朱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道德讲堂为载体,以“学模范,讲诚信,诵经典,谈感悟”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季度活动,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观看“感动中国”孝女模范孟佩杰事迹短片,分享扬州好人马玉剑事迹,诵读经典名句,发善心谈感悟,沐浴道德洗礼,感悟道德力量。“讲堂成为培树好人、传播文明新风、增强自身道德素养的良好平台。”朱塘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戚磊说。
据悉,今年以来,邗江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采取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宣讲团下乡宣讲、编写农村政策通俗读物、创作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等方式,通过经常性、高频次的宣传教育,促进农民群众明礼节、知荣辱、讲诚信、循法制,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实践的长效机制。如今,全区15个时代文明实践所、1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文明主题课每天轮番开讲。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城乡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放眼邗江,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精神世界越发充实丰盈、内生动力更加激发澎湃,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正日益融入并影响改变着城乡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