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剩下最后5天,即将过去了。每一年,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伤心的、愉悦的、震惊的、纠结的各种记忆,但无论如何,逝者如斯,一切即将过去了。
昨天,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说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看到消息,特意查了一下第一次发布疫情时间的日期:2020年1月21日。差一个月,就是3年了。3年里,我们见证过种种悲欢离合,体验过种种冷暖炎凉,但时间的河流总是无情地冲刷任何刻骨铭心。再深再沉的感情和记忆,痕迹总会日渐变浅变淡。当年觉得拼了命也跨不过去的坎、迈不上去的坡,在我们生命的时间河流里,甚至往往掀不起一朵浪花。3年了,说过去就过去了。
我们往往对自身的生命河流,总是觉得很窄、很急、很曲折、很艰难,事实上,在我们这个人均预期寿命78.2岁的国度,我们的生命河流要比自知的宽很多、深很多,可以承载很多很多。3年,仅仅是78年的二十六分之一,即使留下很深很痛的印痕,也不该成为改变生命河流走向的堵石,甚至堤坝。
我们永远是自己生命河流的主人,有权利更应该有能力决定河道的走向、水流的急缓。比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在防控疫情突围、冲刺、闯关的当下,想必我们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医学界有一句名言:偶尔能治愈,有时在帮助、总是去安慰。医者仁心,总是尽心帮助病患。但对于疾病,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我们自己的抵抗力。特别是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药物仅仅是对症作用,让我们舒服一些,抵抗消灭病毒的主要还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
我们应该对自身的强大抱有坚定的信心。就像忽略生命河流的深度和宽度一样,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强大能力往往也认识不足。“偶尔能治愈,有时在帮助、总是去安慰”,并非完全是医者的自谦,更应该理解成唤起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自信。
网上有争论,发烧的时候蛋白质摄入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专家意见主要认为保证高蛋白摄入是必须的,但似乎也并不完全一致,也有专家认为应该清淡些。其实,发烧两三天、三四天,多吃点少吃点可能都影响不了大局。决定病程的,还是平时积累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统的强弱。临时抱佛脚式的“补一补”或“淡一淡”,可能大多只是心理安慰和自我暗示。但无论如何,只要有自信,对病程恢复度会有帮助。
趟过2022的时间河流,看浪花滔滔,发出“过去了”的感慨时,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深厚,相信自己的强大,相信自己的明天。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