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81zc0"><label id="81zc0"><ol id="81zc0"></ol></label></input><table id="81zc0"><meter id="81zc0"><menu id="81zc0"></menu></meter></table>

  • <input id="81zc0"></input>

      江苏高邮: 巨网冬捕迎丰年 千万斤花白鲢“游”上餐桌

      2023年01月 04日 08:35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冬捕,是一年中最为壮观的捕捞季。扬州自古就有冬捕的传统,每年腊月和春节,是冬捕的高峰期。对养鱼人来说,一年的收益好不好,主要看冬捕情况。记者昨从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湖区围网养殖水域花白鲢再获丰收,这个冬天,共有上千万斤花白鲢“游”上餐桌。

      已捕捞上百万斤花白鲢

      根据过去经验,年前湖区养殖水域的花白鲢的价格要比年后略低。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光圣介绍,年前各养殖户都在冬捕,上市的鱼不仅种类多,数量也很足,因此价格上略低于年后。

      作为大水面养殖模式,高邮湖养殖水域的花白鲢,一直受到很多顾客的喜爱,因此这个季节也是人最忙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老客户就找过来了。”截至目前,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冬捕的花白鲢已有上百万斤。

      花白鲢,其实是两种鱼,即花鲢和白鲢的通称,它们的学名分别是鳙鱼和鲢鱼,跟青鱼和草鱼合称为“四大家鱼”,自古就是养殖的主要鱼类。

      在扬州,人们喜欢吃鳙鱼,尤其是喜欢吃它的鱼头。因为这种鱼鱼头特别大,扬州人爱称它们为“胖头鱼”。花白鲢是滤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水体中的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且食量很大,因而被人誉为“环保鱼”。高邮湖围网养殖水域之所以养殖花白鲢,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

      虽然是围网养殖,但养殖模式属于“人放天养”,而且围起来的水域跟高邮湖其他水域的水也是相通的,因此同样可以起到净化高邮湖水体的作用。

      “因为是‘人放天养’,鱼好吃,我们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有很多老主顾。”吴光圣说,夏天时经历了高温,但高温气候对湖区围网养殖水域影响并不大,因此今年高邮湖的花白鲢产量比较稳定,湖区所有养殖户的花白鲢加起来应该超过一千万斤。

      冬捕一网就是10万斤

      昨天,在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围网养殖水域,渔民们开着小渔船,将一张超大的渔网,渐渐收拢。每一次冬捕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最后,一张超大的网,收拢到三四百平方米,这时候,网内全部是跳动的鱼儿。

      吴光圣说,湖区的冬捕,每一次都是一网10万斤左右。

      冬捕传统是这样形成的

      眼下扬州的菜市场,鱼是最丰富的菜品之一,主要原因,就是冬捕。冬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拉网捕鱼,一类是干塘捕鱼。当然,干塘捕鱼通常也是需要拉网的,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不用抽水,而后者要把养殖水域的水抽干。

      拉网捕鱼通常都是大水面养殖的,如水库、湖泊的渔业养殖;而干塘捕鱼,通常都是水面比较小的养殖塘口。在扬州,养殖的鱼类除了“四大家鱼”之外,还有鲫鱼、鳊鱼、翘嘴白、鳜鱼、黄颡鱼等。

      为什么养鱼人选择在冬天大规模捕捞?其实,这有几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冬季气温低,尤其是冬至后,气温通常都在10℃以下,这时候鱼儿在水中不活跃,耗氧量少,成活率高,且方便长途运输。另一方面,年底通常也是各塘口养殖周期的末期,鱼儿养到这时候也长大了,到了入市的时候,养鱼人也需要靠冬捕来回笼资金,同时准备下一周期的养殖。

      此外,冬捕时节,也是人们喜欢吃鱼的季节,鱼儿是人们冬令进补的重要选择。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冬捕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责任编辑:田文荟

      八哥理轮电影
    1. <input id="81zc0"><label id="81zc0"><ol id="81zc0"></ol></label></input><table id="81zc0"><meter id="81zc0"><menu id="81zc0"></menu></meter></table>

    2. <input id="81zc0"></input>